close
更新日期:2007/11/12 04:09

編譯盧永山/特稿

 

由於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全球氣候異常,地緣政治不安,加上美元對主要貨幣貶值,近兩年來農產品、石油和金屬價格飆升,也帶動各國基本民生物資上漲,全球消費者叫苦連天,台灣也很難置身事外。

 

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近年來大力發展經濟,民眾的生活水準提高,購買力也跟著上升,對農產品、石油、金屬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中,中國對肉類和穀物的需求已超越美國,目前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在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下,近兩年來小麥、玉米和黃豆價格都出現兩波段的漲勢,小麥在2005年10月底到2006年11月底的波段漲幅約64.5%,今年3月底至10月底的波段漲幅約84.5%。

 

玉米在2005年10月底到2006年2月底的波段漲幅約116.7%,黃豆在今年8月底到10月底的波段漲幅約84.5%。

 

國際穀物價格上漲,帶動下游的麵粉、奶粉等產品價格揚升,原因除了因為油價飆漲,導致海運運輸成本提高,還包括全球需求增加,使得庫存量減少。倫敦國際穀物協會表示,全球穀物庫存量將連續三年下滑,五大小麥出口國庫存量將創34年來最低。

 

此外,全球穀物主要產地美國的氣候異常,導致穀物的收成不佳,也是穀物價格上漲的原因。

 

交易商FCStone集團公布報告指出,美國的玉米和黃豆因氣候過於乾熱,收成量將低於先前的預估;美國冬麥也因氣候過於乾熱,影響麥苗生長,下一季收成量預計會減少。

 

油價上漲刺激各國積極研發生質燃料,也是推高玉米和黃豆價格的原因,這兩項穀物是生質燃料的主要原料。

 

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預估到2015年,全球石油供應就會吃緊,因中國在未來十年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IEA表示,到2030年,中國每日的石油需求將倍增至1,650萬桶,若加上印度,兩國的石油需求將佔全球需求增幅55%的一半。

 

在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下,西德州原油價格在今年10月底正式突破每桶90美元,11月6日收在96.70美元,即將突破100美元。

 

美元對主要貨幣貶值,也是帶動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因石油、黃金和穀物等商品多半以美元計價,以本幣購買原物料的國家,購買價格會比較便宜,因此會刺激購買量。

 

油價上漲引發的通膨效應,加上美元貶值,使得近兩年來金價節節走高,已逼近每英兩840美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p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