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筆記」是Jerry自己的閱讀進度,很弱,勿見怪!
本系列內容出處:
http://www.wretch.cc/blog/izaax/12272652 (by 愛榭克)
<美國經濟-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原文作者:寒竹(2006)


先看看<美國經濟-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一文內容:

如果用傳統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美國經濟,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困惑。從一方面看,美國是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巨無霸。2005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2萬4,866多億,相當于整個歐盟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球生產總值中所佔的分額超過了四分之一。在全球五百強大企業中,美國擁有176家。其中,前100家超強大企業中,美國獨佔34家。在全球品牌500強中,美國幾乎佔了一半,有249個品牌,其中前六名頂尖品牌全是美國擁有。在資本市場,2005年,全球的資本流動大約有70%流進了美國,每個工作日有26億美元流入。在消費領域,三億美國人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美國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這些基本事實說明,美國實實在在是當今世界無人可比的經濟巨人。但在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又象是建築在沙灘上的虛幻神話。2005年,美國的經常項目收支赤字約為8000億美元,接近GDP的7% 。政府債務高達8.2萬億,其中,國際債務達2.177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2005年,美國公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儲蓄率已經低于0.2%。 在國際貿易方面,2005年,美國的商品貿易和服務業的進出口逆差達到725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從這些數據看,美國經濟很象是全球最大的泡沫,隨時都可能破裂。

美國經濟究竟是巨人還是泡沫,這個問題已不能簡單由傳統經濟學來回答。近二十年來,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改變,而美國在這場全球經濟的變化中利用自己的國勢抓住機遇走到了最前列,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里完成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今天的美國經濟已經完全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範疇。美國經濟實際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

(一)走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後的新方向 

美國對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始于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于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產業力量,美國經濟實力在戰爭中急劇增長。從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60%,同時美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而一度作為國際貿易結算主要貨幣的英鎊隨著英國經濟的衰落已不能維系全球經濟體系。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1944年7月,全球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建立起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新體系。這個體系由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大支柱構成,實質是建立起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這就是所謂美元含金量的由來。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戰後二十多年的時間給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構架,西方各國在這個體系下都完成了戰後經濟的復甦並走向繁榮。但是,這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已難以再繼。日本、西歐在六十年代經濟的騰飛縮短了西方各國和美國在經濟上的距離,美國的黃金儲備在六十年代末已跌落到世界黃金儲備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加上越戰的拖累,美國經濟開始顯得步履艱難。1971年,美國從19世紀末以來一直保持的國際貿易順差首次變為逆差,美元開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美國已經再難以同樣的傳統方式領導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從1971年起,世界各國拋售美元成風,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政策面臨著崩潰。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尼克松政府痛下決心,于1973年2月12日宣布美元貶值,每盎司黃金兌換42.22美元,徹底放棄了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基本政策。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出現了一個摸索期。日本和西歐在自由浮動匯率制下,為了增強本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都競相貶值本國貨幣以增加出口。美國面臨日本和西歐的競爭壓力,在開始的六七年里,也和日本西歐一樣,通過本國貨幣貶值來使自己的產品具有競爭性。但是,美國在這場價格競爭中卻難以取得優勢。日本西歐為了競爭,率先把制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美國僅靠美元貶值還是難以與之競爭。由于找不到一條合適的路,卡特政府在七十年代後期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但從里根政府開始,一批經濟學家精英開始摸索出一條看似危險,但實則有效的新路子,這就是以Arthur Laffer 和Robert Mundell 為代表的供應學派(Robert Mundell 是199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是歐元之父,後來對自己在八十年代的經濟思想作過修正)和以Milton Friedman為代表的貨幣學派(Milton Friedman 是197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群經濟學家給里根政府提出了一套新的經濟政策,即在各國一片貨幣貶值的行動中逆勢而行,提高銀行利率,提高國債利息,通過“高息”吸收全球資本來支撐美國經濟。同時,降低稅收以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這種高息攬儲的政策希望使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再次在全球成為強勢。從八十年代初起,美國開始用高息吸納全世界的資本,再用流進美國的錢購買世界各國的商品供本國消耗。各國生產商家通過出口商品到美國賺了錢,再把錢換成美元輸出給美國。美國盡管財政赤字越來越多,盡管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但美國政府,美國人並不缺錢,各國的資本被美國的高利率,高利息所吸引,源源不斷流進美國。自1982年起,美國從國際資本淨輸出國轉為淨輸入國,國際資本流入規模開始逐年增長。

里根政府的高利率、高利息、低稅收的政策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把美國經濟引向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抓住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核心︰金錢。制造業也好,貿易逆差也好,產業空洞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資本實際上掌握在誰的手里。而資本的掌握在于貨幣的控制權。誰掌握了世界的主導貨幣,誰就能讓世界各國的金錢源源不斷地流進自己的金庫。世界各國看似蓬勃的制造業,興盛的出口貿易不過是在給掌握了世界貨幣控制權的金元帝國打工。不僅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美國的生產車間,就連日本,西歐也開始以不同形式成為美國的打工仔。

但是,從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的摸索和發展來看,里根政府的“高利率、高利息”政策只是一個在經濟動蕩時期的臨時藥方。里根政府在走出這條新路時,國力尚不夠強大。從美國內部看,經濟剛剛開始從七十年代的滯張中復甦過來,從外部看,還有蘇聯帝國的強大壓力。所以,由里根政府采納的高息全球“吸金大法”雖為美國找對了方向,但是,高利率,高利息在當時卻是不得已而為之,有嚴重負作用。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這兩高,全球資本就不會流入美國。但這個兩高政策對美國國內經濟卻是有巨大殺傷力。銀行的高利率使得資本市場的資金缺乏,股市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國債的高利率使得美國在海外投資的實際獲利大大地減少。“高利率、高利息”政策雖然使全球資本流入美國,但美國在資本市場上的有限獲利仍不能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債務相平衡,流入的資金也大多進入了商業銀行和房地產。所以,到八十年代後期,美國政府沿用的高利率、高利息“吸金大法”開始逐漸顯露出其弊端。美國經濟開始出現階段性衰退,房地產也大幅度滑落。

但是里根經濟學的基本方向,即不和世界各國作同類商品的價格競爭,而是以吸進各國資本為終極目標,確實為美國找到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的新方向。其缺陷是高利率、高利息的方法無法長久。萬事無兩全,里根經濟學在八十年代末實際上已經進入兩難境地。放棄兩高政策,全球的資本輸入將會放緩或停止,國內資本也將會大量外流,政府可能會因為巨大的預算赤字沒有資金填補而無法運轉,同時政府也可能會被現有的國內外債務壓垮。但是,繼續兩高政策是飲鴆止渴,資金只能屯積于商業銀行和不動產,華爾街資本市場無法充分發展,從而導致新型企業缺乏資本的啟動,老舊的企業缺乏資本進一步擴張,經濟最終會走入死胡同。走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後,美國政府找到了吸納世界資本的新方向,但高利率和高利息政策仍使美國經濟面臨著巨大困境。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p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