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PTT_Fund 版友 isaacchen 回應版友之問題,相關處請參照原文。

( 綠色部分為版友提問 )

為什麼一開始就先拿出生率來作比較而非人口成長率?文內提到,過高的老年族群其實會拖累經濟成長,人口成長有把死亡率考慮進去,不是比出生率更能表現人口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嘛?


不採用死亡率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很難從死亡率看出人口結構的特性。舉例來說好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death_rate 

84Japan9.0
85Senegal9.0
                                                                               
縱然同樣的死亡率,日本和塞內加爾的人口結構可說是南轅北轍。複習一下高中所學的基本人口模式,人口發展基本上分為四大階段: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此時特徵是人口成長緩慢、人均餘命短。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此時藉著醫藥發達,死亡率開始銳減、人口增速加快,人口爆炸或是所謂的嬰兒潮,多半是此時的產物。

3、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

隨著知識發達,或是結育政策的實行,出生率開始降低,人口增速緩和。
                                                                               
4、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死時人口出生率進一步下滑至替代水準左右,人口基本上保持零成長或微幅成長態勢,高齡化是此時的特徵。
                                                                               
目前多數的開發中國家,若去除移民因素,多半落在第四階段,也就是人口成長呈現小幅增長、或近乎零成長的狀態。

可是,有少數國家發展過了頭 會走向課本沒教我們的「第五階段」( 我自創的詞 )。也就是...

5、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出生率持續在低檔徘徊,但是因為高齡人口過多 ( 一年比一年多 ),由於高齡人口折損率遠大於年輕人,會造成死亡率攀升。這也就是為什麼屬於先進國家之林的日本死亡率會和仍屬人口發展初期階段塞內加爾一樣的原因,而也這是我們無法光從「死亡率」解讀出來的事實。


既然如此,我們不難推算出日本將於五十年後破產。社會保險崩潰,一群老人全面縮衣節食,沒有新的勞動力。沒錢買吃的穿的,沒有錢治病,病死餓死。


不會到 50 年,50 年後應該是日本再生的時候了。挑戰從現在業已展開,未來的 30 ~ 40 年日本都將為人口問題所苦。


有關自動化的議題。


自動化不是萬靈丹,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松谷明彥的「人口減少經濟時代」,其中有詳細的分析。
                                                                               
大致分享一下我對松谷明彥看法的理解:
                                                                               
我們學經濟學的時候,大概都有聽過「邊際效應」一詞吧?也就是資本投入和邊際效應增加會有一個平衡點,過了頭會導致效益和投入成本不符, 也就是過猶不及。
                                                                               
( 松谷上身 )
                                                                               
也就是,在人口減少的經濟環境下,所需要的物質必然會減少 ( 會精緻化、單價提高,但是總產量絕對減少 ),所以沒有必要「生產那麼多」, 而是需要精緻化 ( 注意,「人力」價值才能呈現 )
                                                                               
既然沒有必要生產那麼多產品,就沒必要過度的自動化。年年遞減的產量 ( 但是單品價值年年提高 ),那你投入那麼多資本研發自動化 ( 越來越不需要 ) 將是資本投入浪費,會造成邊際效應降低、成本會更高。

松谷在他的書中資料顯示,基本上日本並非自動化不足,而是自動化過了頭,造成資本投入邊際生產力低落 ( 自 80 年代以來就低於美、英、德、法,且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同時也讓日本企業背負了不必要的沉重負債壓力 ( 和日本政府一樣 )
                                                                               
也就是,自動化是得先投入研發,一但勞動力變少,人力提高研發和應用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可是,出來之後的產值需求卻一年年下降 ( 國內市場年年萎縮 ),造成邊際效應每下愈況、適得其反,海外市場則還得考慮其他國家廣大的勞工供給並未停止,缺乏效率的過度自動化是否擁有足夠的競爭力?目前看來成效並不樂觀。

也就是說,節省並提高有效資金使用效率並非只是日本政府的責任,日本的企業過去的浮濫支出也是導致日本經濟乃至於股市委靡不振的元兇之一,而其中過度且不必要的自動化投資便是一個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p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