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PTT_Fund 版友 siriue 討問發表。


一句老實話:
                                                                               
「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可能靠直觀判斷可以買或不能買」
                                                                               
完全要仰賴「模擬」方式去「定價」。



所謂「定價」,可以透過電腦計算出該衍生性商品的「約略價值」。
                                                                               
概念上很像我們一直在談論的「公司價值」&「股票價格」一樣,如果公司價值無法被約略計算出來,你就無法得知此刻的股票價格是否值得投資。
                                                                               
同樣的,模擬的意義就在於為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定價,定價之後,販售的金融機構可以打廣告、印製 DM,高調宣稱內容有多麼棒;可以替投資人賺多少錢。
                                                                               
但是發展這個商品的財務工程人員非常清楚,這些交易多半不是「公平的賭局」。銀行是莊家,你進來賭我已經先抽頭了手續費,所以已經先立於不敗之地了。

因此,在財務工程人員設計好遊戲規則之後,他會「根據自己設計的遊戲規則」去模擬這個商品的「期望價值」,假設根據模擬 1 萬次之後,所得到的該商品期望價值是 80 美元,那金融機構只要賣 100 美元給投資人,就已經先賺了 25%。
                                                                               
( 這也是為甚麼財務工程人才超級搶手的原因, 除了要把財務工程學會需要很強的數理邏輯外,更是因為他們可以製造出讓人看不懂,但是又好像會賺很多錢的商品。)



不過也有些衍生性商品做出來,模擬之後發現期望價值是負的,這時候財務工程人員可以選擇:

( 1 ) 改變遊戲規則,或是 ( 2 ) 直接改變連結的標的物。
                                                                               
多半的作法是選擇二,選一些最近表現還不錯的標的物,一來模擬出來的數字會比較漂亮;二者印製 DM 的時候可以給投資人一點「獲利希望」才好賣。



有機會再整理筆者做過的報告跟大家分享吧,了解一次設計的過程之後,以後你絕對不敢買衍生性金融商品。
                                                                               
除非:

1、你會拆解他們;
                                                                               
2、找得到資料模擬定價;
                                                                               
3、保證你上述兩個動作都正確。
                                                                               


以上 淺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p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