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04日14:41
徊於100美元附近的高油價給中國和印度等能源消耗大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威脅﹐面對嚴峻的現實﹐它們把更多目光投向了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

亞洲各國紛紛研究那些動輒造價幾十億美元的煤轉油設施﹐而採用天然氣或燃油為原料的能源工廠的建設計劃則被擱置﹐因這些原料價格會追隨原油價格走勢。

眼下﹐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價格已較上年同期上漲了50%多﹐與上世紀80年代初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每桶102.81美元的峰值僅一步之遙。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煤炭專家吉姆•布洛克(Jim Brock)表示﹐油價在高位停留的時間越長﹐亞洲各國在開發煤炭資源上的動力就越大。布洛克指出﹐以同樣的能源單位衡量﹐煤炭價格還要上漲近四倍才會與當前的油價看齊﹐而這兩種商品的成本差距實際上卻在擴大。

油價近年來的飛漲促使中國決定用煤炭來替代石油。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2006年中國的石油依賴度已從2002年的23%降至20%﹐而同期對煤炭的依賴程度則有所加大。

亞洲的能源消費國之所以對煤炭青睞有加﹐是因為它不像石油那麼容易受到地緣政治動蕩的影響﹐因此價格也不太會出現大幅波動。

英國石油公司(BP PLC)最近發佈的全球能源狀況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年底﹐亞洲已探明煤炭儲量為9,090.6億噸﹐佔全球儲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

但是如果亞洲各國增加煤炭的使用可能會損害當地環境﹐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它們無力承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成本﹐其損害尤其嚴重。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近預測稱﹐在2030年之前﹐新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主要來自中國。而在印度﹐溫室氣體的產生速度要快於全球其他國家。

國際能源署表示﹐目前中國和印度的煤炭使用佔全球的45%﹐預計在未來20年中﹐它們的新增用煤量在全球煤炭消費總增加量中將佔到五分之四。

雖然美元走軟能稍微減輕油價走高之痛﹐但進口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仍給亞洲能源消費者帶來了嚴重困擾﹐他們紛紛研究起了建設煤炭液化廠(將煤炭轉化為天然氣和柴油)的可行性。由於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很高﹐石油需求中有將近一半由進口滿足﹐因此﹐用煤炭來生產合成燃料的想法對中國更具吸引力。而且和提煉石油相比﹐用這項技術生成的燃料更為清潔。

神華集團(Shenhua Group)在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建的中國第一座大型煤液化工廠將於今年投產。該廠第一階段的日產能將為2萬桶﹐未來幾年日產量有望達到10萬桶。

中國其他規劃中的煤液化工廠中能看到外國投資者的身影﹐其中包括Sasol Ltd.及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等。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中國通過煤液化方式獲得的石油供應將達到每天75萬桶。

印度也準備行動起來。印度煤炭企業Coal India Ltd.的一位高管上個月表示﹐公司正在和Sasol等幾家煤液化技術供應商磋商設立合資企業事宜。在截至2007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中﹐印度全國產煤4.3億噸﹐其中Coal India的產量為3.51億噸。

David Winn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p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